HI,下午好,新媒云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2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抖音号资讯:智能穿戴发展轨迹

2019-08-31

智能穿戴发展轨迹

虽然Jawbone的Up系列健身手环甚至比Google Glass更早看到了可穿戴领域的趋势,但由于Jawbone手环系列硬件品质一直跟不上用户需求,终究于5年之后停产。

但世界另一端的小米却没有嫌弃手环的市场太小,科技含量太低,它以79元的性价比成为大多数人的智能硬件入门级产品;小米手环复制了小米手机之上的成功,但也终究把自己绑在了性价比的战车上,成了小米往智能珠宝领域发展的魔障。

虽然Pebble早在2012年就已经在Kickstarter上亮相,“第一次”定义了方形智能手表,也先后两次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关注;但它却一直活在Apple Watch的阴影之下。

的确,Apple Watch的发布时间并不算早,而它本身提供的功能也并没有多特别,但关键是Apple Watch背后有iOS的强大用户生态;这也是Pebble Steel、索尼FES Watch、谷歌Verily Study无法企及的。

一方面在手表领域大杀四方,另一方面在耳机领域一马当先;而AirPods的成功也是与苹果本身是分不开的,在AirPods发布之前,苹果就已经在着手消灭3.5mm的耳机插孔;有着苹果这把大伞的呵护,索尼WF-1000 XM3、BUTTONS Air、谷歌Pixel Buds都只能仰人鼻息。

虽然Google Glass号称智能眼镜领域的开山之作,但其还是受限于使用体验不够成熟而自寻烦恼;反倒是Snap的智能眼镜Spectacles经过一代的教训变身成“太阳镜”在时尚领域大放异彩。

而在头显领域,经历过Oculus的创始人危机和magic leap见光死的闹剧、索尼PS VR、HTC Vive挤破VR泡沫之后,微软Hololens 2开始全面拥抱垂直场景应用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索尼没有绝对意义上成功的产品、三星一直在陪跑、谷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小米一鸟在手、苹果百发百中、而华为姗姗来迟。

智能眼镜有一定的难度、智能头显的进入门槛太高,因此不少玩家都集中在手表、手环和耳机之上;虽然说智能穿戴领域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先来后到之分,先发者可以标新立异、后发者也可以以势压人;但不管它们有何种优势,能够熬过市场考验、被用户广泛接受的产品才有存在的价值。

三、智能穿戴演化史

综上,从最初只能计步的Fitbit Tracker到最近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智能穿戴在这十年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虽然智能眼镜遭遇重挫、智能头显还在牙牙学语,万物互联的那扇大门还未彻底向我们敞开,但我们似乎已经能够窥视到未来世界的一面:智能穿戴设备正在帮我们“连接”未来。

而这个过程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出现的时间阶段和意义把它们分为四代。

第一代:传统穿戴

智能手机作为所有穿戴产品中后来居上最成功的那一个,它成功的把个人购物、阅读、娱乐,社交等需求汇聚在一块“小小的屏幕”之中。

但随着智能手机发展到瓶颈,智能手机“去中心化”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打造最适合的穿戴设备,而不是把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放在手机这个篮子里。

在这里我们第一步关注的自然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穿戴设备,像手环、手表、眼镜、耳机、鞋子、袜子、头显……这一类几乎没有认知负担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它们更智能,而是让不断提升它们的应用智能。

第二代:万物皆可智能

第一代传统穿戴设备的渐进式创新毋庸多言,第二代是要尝试把我们意料之外的穿戴产品智能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