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3-08
通过构建关系模型,我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
通过第二部分中的体验模型研究,我大致可以把用户浏览半次元到认识一个新朋友的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
而用户之间关系的转变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所以整个逻辑可以描述为:
我们在第一阶段要去帮助用户匹配兴趣内容;然后在第二阶段帮助用户通过兴趣内容接触到内容背后的其他用户;第三阶段则是不断促进围绕兴趣内容的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流的发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也可以进行关系的筛选与沉淀;而到了第四阶段就可以尝试将用户关系沉淀到 IM 工具上,并继续通过内容来进行关系维护,以此完成从兴趣关系到社交关系的转化。
同时在这整个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关系模型中用户之间关系转变的四个阶段,依据每个阶段用户心理上的情感变化、以及用户目标来指导设计策略的执行。
举个例子,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找来了我的一位朋友做了访谈,发现纯网络上认识的朋友(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面)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某个感兴趣的点帮助双方互相建立了联系,但是在后续的关系发展中涉及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最初那个感兴趣的点抽象为兴趣社区中的内容,而想要获得关系的成长(兴趣关系到社交关系)则还需要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即兴趣社区中不仅要有兴趣内容,还要有一些日常的生活内容。
再做一层抽象并得出结论:兴趣社区中使用标签、圈子来管理兴趣内容,那么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带任何标签的方式来管理现实生活日常的内容。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把之前的用户数据和研究结论全部展开来,不局限于某一部分,而是从活动的整体角度头脑风暴一些初步的设计构想,并用便签的形式记录下来。
整个过程中可以产出两个列表,一个是问题列表(List of Questions),另一个是设计构想列表(List of Design Ideas),问题隐藏在设计构想背后,一个问题可以对应多个设计构想。
以下是我使用 HMW 转化,列出的部分问题列表:
然后是依据上述一些问题提出的一些设计构想: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将用户的目标/需求对应到一个功能设计,而我所理解的交互模式定义的意义在于,现将用户目标/需求对应到一种交互方式;再将这种交互方式对应到具体的功能设计,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研究交互方式这一环节去思考更加广泛灵活的设计策略以及更为具体细节的功能逻辑。
在这里,我将结合第一部分的用户数据和第二部分的研究结论,从用户与界面、用户与内容、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品牌四个维度,来对半次元 App 中的交互模式做一个初步的定义。
首先是用户与界面的交互,在这次的设计研究中,我设计的用户与界面的交互行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