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1-26
如果尝试借鉴一个公式来描述新零售,我认为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只是,每一个字母都需要重新解读:E是收入(Earning),M是冠军产品(Merchandise),而C是消费者(Customer)。
这个公式的本质在于,收入是冠军产品乘以消费者的平方效应,很多企业做不成新零售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产品不够“冠军”,另一方面,消费者没有产生“平方效应”。
当然,这里也包括没有围绕商品打造供应链,没有围绕消费者打造体验等相关问题。
当我们试图深度经营消费者、经营单客后,我们就会意识到,“超级会员”才是新零售时代的解决方案。
这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依然成立,并且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首先,M不仅仅是冠军商品与陈列,更是在整个消费旅程中的关键“瞬间(Moment)”和“微瞬间(Micro-Moment)”。
其次,C不仅仅是消费者(Customer),更是由沟通(Communication)、私域社群(Community)和消费者共创机制(Co-Creation)构成的“消费者金三角”。
最后,上述两者形成的E不仅仅是收入(Earning),更是“用户的深度参与(Engagement)”。
在超级会员时代,M不仅仅是“冠军商品”这样的物质满足,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在整个消费者旅程(Customer Journey)中一些关键节点的体验,这种“瞬间(Moment)”甚至“微瞬间(Micro-Moment)”的满足会让消费者铭记一生。
做好消费者旅程需要的是设计思维,比较经典的理论是“峰终定律”,也就是说在消费旅程中,要提供“巅峰体验”和“翘尾的终值体验”。
峰值方面,巅峰体验一般是正向的,当然也能见到负向设计(比如利用消费者的“风险规避心理”)。
从研究来看,在整个消费者旅程中,要保证至少有一次巅峰体验,给消费者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消费者旅程结束时,“翘尾”的最终体验可以让消费者体验曲线出现再一次上扬,就能让这次旅程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长久的记忆。
峰值的案例非常多,这里我们只举出一类和“遗失物品”相关的案例。
父母带着孩子出来玩的过程中,孩子在某个地方(常见为机场、餐厅等)丢掉了心爱的毛绒玩具,这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谷底体验”,在孩子的哭闹下,父母必定会带着孩子来寻找。
此时,一些企业就会抓住机会创造峰值体验;他们会带着这个玩具,在企业的各个地方拍照,做成相册,表现出这个玩具“参观”了、“参与”了企业的一些事务、工作,然后将玩具归还给孩子,附赠这份“游记”(比如一套相册);这不仅会给家长、孩子带来峰值体验,而且非常利于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翘尾的案例也很多,比如宜家(IKEA)出口处的1元冰激凌、美国好市多(Costco)出口处的1.5美元热狗套餐;当消费者在上万平米的大型店铺采购大半天后,这种如占便宜般的“美食”给整个消费旅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国内一些餐饮企业也开始重视这类“翘尾体验”,比如在海底捞,服务人员发现某位消费者很喜欢吃水果;于是在他结账后,常常会打包一份水果送给他,这种意外的小惊喜成本极低,但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很长久的印象。
C就是消费者,新零售的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要有“消费者的平方效应”;因此,当我们聚焦超级会员时,这种“消费者的平方效应”至少可以拆解为“消费者金三角”,也就是沟通(Communication)、私域社群(Community)和消费者共创(Co-Creation)。
沟通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情景进行有效的连接,本质是要带来价值的。
老一点的案例是百货店。
在互联网、手机尚不发达的年代,北京的燕莎、当代商城等高端百货店,都有一群忠实的高客户,针对于这群高端消费者,百货店会有专门的销售代表、顾问为他们提供服务。
很多顾问和高端客户几乎亲如家人,她们了解高端客户的喜好,当店内出现了某个高端客户最喜欢的品牌上新后,他们不仅会电话沟通,甚至会直接上门提供服务,在她们需要的时候为她们提供服务和帮助。
把时间拉近一点,孩子王的育婴顾问在这方面也十分出色。
这群销售代表不仅仅是销售,更是“育婴顾问”,她们不仅仅活跃于孩子王门店,更会出现在客户家里,很多时候甚至帮助客户解决孩子以外的问题。
一个案例曾提到,一位准妈妈突然要早产,但是丈夫恰巧出差,结果是育婴顾问开着车带着这位妈妈去医院,最后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后来,在百天宴的时候,这家人不仅邀请了这位育婴顾问,甚至等着顾问下班后才开席。
此外,育婴顾问甚至会帮助调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的;这些富含价值的交流,使得孩子王的宝妈和育婴顾问有着极强的粘性,也驱动了孩子王的营收。
凯文凯利曾经说,你只需要1000个铁杆粉丝就可以糊口。事实上,在国外,很多成功的个人都打造了自己的社群(Community),用一个在国内最火热的概念,这就是“私域社群”、“私域流量”。
国内的私域社群常常基于微信生态体系,成功的案例也非常多,最经典的就是微商;去年我曾经交流过一个微商团队,其核心团队总共16个人(当然下辖的微商是过万人的),每个月净利润超过千万。
一些顶级的微商,甚至可以一年交税十几亿元,成为地方税收额的前10名;虽然从财务角度、行政角度可能多有瑕疵,但是确实跑通了整个私域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