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1-10
1)用户行为
用户行为主要是为了细化用户体验的阶段和动作,将动作拆解到具体的用户行为上。比如上车前的提交行程是一个动作,具体的用户行为是下载&打开App、注册&登录、填写行程(上车点、终点、用车时间等),然后才是提交行程。
将这个动作下的用户行为进行拆解,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完整的用户行为,另一方面Roadmap也能细化到每个用户行为上。通常可以根据“影响转化率”这个维度来拆解动作下的用户行为,比如影响提交行程的转化率有以下用户行为:
下载&打开滴滴出行App>注册&登录>选择出行服务>输入上车点>输入终点>确认用车时间>选择车型,然后完成订单提交;再将相同节点完成的用户行为进行合并,最终提交行程下的用户行为就是:下载&打开App、注册&登录、填写行程。
2)接触点
接触点主要指用户在上述动作过程中通过什么方式接触到什么样的人,这里的接触点可以分成2类:
比如等待司机这个动作下:
梳理关键阶段和动作下的接触点,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到现有的功能支撑度和人员接触点。以系统和人员接触点为基础,构建对应动作下的Roadmap,最终提高该动作下的用户体验和转化率等目标。
3)用户蓝图
用户蓝图这个环节是Roadmap的核心环节,应该要包含以下要素:
基于该动作下的用户痛点,输出对应的蓝图内容(即产品解决方案),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输出的内容要能描述出该动作下“产品成功是长什么样的”。
是站在用户视角下,该动作成功的样子。比如提交行程,对于用户来说,成功的样子就是要能快速提交行程,按用户行为可以拆解成3条蓝图内容:下载&打开要快、注册&登录要快、提交行程要快。
有了每条蓝图内容,就要明确好在什么时间点能够完成上线。因为Roadmap通常是按年输出,所以计划完成时间精确到月份即可。
评估计划完成时间,需要考虑到蓝图内容难易程度、实现成本、难易程度、人力成本,以及过程中涉及到的产品调研、输出方案、开发测试等环节总耗时情况,最终输出对应的计划完成时间,而不是拍脑袋写个时间点。
将对应的蓝图内容按痛点程度进行拆解,通常越痛的重要程度越高。
这就需要提前洞察用户痛点和识别痛点程度,基于此再进行重要程度标注。所以在描绘Roadmap之前,需先完成用户和业务调研,提前洞察用户所有痛点和痛点程度。
4)衡量标准
蓝图内容描绘的是“产品成功是长什么样的”,但是成没成功?成功到什么阶段?这些没法得知,所以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成功的标准。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制定这把“尺子”。
比如转化率从10%->30%,10%指现状,30%指成功的标准。所以制定定量标准的时候,需要先计算当前标准,并且基于现状&未来蓝图,预测出成功的标准,这个预测标准要有依据,经得起推敲,而不是拍脑袋定的。
5)业务支撑
要完成蓝图内容,达到成功的样子,除了要有产品解决方案,还需要哪些业务支撑方案。即哪些业务部门需要参与哪些产品解决方案,便于更好的完成蓝图。
不管是C端产品还是B端产品,要想实现蓝图内容,过程中都离不开业务部门进行支撑,比如前期一起制定业务规则、中期验收试点,后期上线推广,产品解决方案仅仅是蓝图的样子,如何将蓝图内容落地依赖业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