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只有未实名的,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2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消解一切的亚文化,社交与游戏的结合

2020-08-19

所有的假设都源自于一个基础认知,即年轻一代,也就是所谓的Z世代人群,或者更晚成长起来的“后浪”,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1. 反感形式化教条化标签化的一切事物,喜欢有温度,亲切的东西,如同加缪《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未来的年轻人会更不惮于展现真实自我,以及表达自身喜恶;
  2. 孤独是常态,但需要自我空间,喜欢通过匿名的方式展现多元化的自己;

基于这两个特征,再来看我们目前在网络平台上的形象,基于二维的文字与图片形式,就多少显得有些扁平了。


2.1 用户网络形象为何要变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当前的用户网络形象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在后端,各家以手机号码为中心,整合微信、QQ、微博等多种登录方式,可以实现一号走天下的便利。

后端高度一致,前端展现也大同小异,用户之间的差异性仅仅存在于图片与昵称上,这种展现形式当下并无问题,但长远来看,个人认为还是存在两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是后端系统的打通强依赖于手机号,这导致一旦用户更换手机号,所有账号都必须要重新绑定,步骤繁琐到袁隆平爷爷都会觉得“是不是还是让设计这个东西吃太饱了”。

二是前端展现依旧过于冷冰冰,并未多元立体地展现用户个性与特征。

等等,我知道有人会说对于第一点,携号转网的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非常赞同,手机号作为现代人最重要的数字组,如果携号转网能够更加便捷,整体体验更加无感,以及套餐设置更加合理,手机号也可以像身份证一样成为人的唯一标识,这也有赖于国家的推动。

而对于第二点,个人的考量是人在网上社交与浏览信息,相比于获取知识需求,娱乐休闲的需求可能要占据绝大多数,而基于娱乐休闲,在网络传输速率远超世纪初期的现在,网络上大家的个人形象依旧还是世纪初就定义的头像+昵称的二维展现,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当年OICQ(QQ前身)打败ICQ,除了本地化更好的之外,QQ更有趣生动的卡通头像也是吸引用户使用的一大法宝。

大家可以看下图的需求汇总,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在Beta1实现哪几个呢(文章结尾公布答案)?


2.2 升维,让用户形象3D化

这个概念并不新奇,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iPhone用户,Animoji的存在已经是将网络上的我们具象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3D头像,而作为switch的用户,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账号对应的Mii头像,也对应者更丰富、更亲切、更有趣的虚拟形象,淘宝也推出了“淘宝人生3D头像”,用以丰富化人物展现。

而在即将到来的5G万物互联时代,我们可以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在网络上,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展现生动鲜活的形象?

我的答案是社交。

基于此,我大胆预测将来各大社交平台将来一定会开放个人3D头像建模,用以作为用户展现的一个维度。

如果说微信是基于熟人社交的产物,其实是线下社交的线上延伸,其虚拟多维度呈现的需求并不迫切,那么对于社区来说,这种虚拟3D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社区中,用户以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形象活跃着,在低延迟、AR/VR发展的不久未来,网络社区与现实中社区的界限会愈发不分明,而当下的2D人物账号系统是无法支撑我们进行高维社交的。

有人会说,好办,直接用真人形象进行网络社交即可,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在之前提到了对于未来“后浪”的判断,即“孤独是常态,但需要自我空间,喜欢通过匿名的方式展现多元化的自己”,在网络社区中,存在微信这样的熟人社交,也必须要存在其独特的给予充分自我空间的社交空间,因此虚拟3D形象的存在也就有了土壤。社畜小明可能在微信上是一个勤奋搬砖的老好人,但是在网络社区中,可能是一个狂拽炫酷的打碟DJ。

这种人物身份的错位,就是网络社区所能提供的独特价值,而针对于此,更高维度的人物形象就是一种附带的衍生物。

三、社交游戏化、游戏社交化

3.1 升维,让用户网上行为游戏化

升维,当然不仅仅指用户网络形象的升级,同时更是一种体验上的革新。

用户通过3D虚拟形象在网络上生活、学习、交友、乃至游戏,这意味着在人与虚拟世界间,增加了一层更鲜活的中间层,人能通过虚拟形象更加真切地网上冲浪,在这个层面上,构建形象的过程、形象进行网上操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游戏,还是真人RPG那种。



3.2 消解一切的亚文化,社交与游戏的结合

这种可能的趋势与当下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在“带带大师兄”孙笑川、“药水哥”刘波等所代表的亚文化席卷流行的今天,可以发现,这一代的年轻人是喜欢解构权威,消解由身份地位、人物属性所构建的不平等。

而这种精神,其实体现最深的就是游戏。管你千亿万富翁,在游戏里谁也不认识谁,水平说明一切。

这种进程带来的是高氪游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氪金使人变得更强),遵循的都是游戏附加值采取充值的方式,即不氪金也能变强(但是可能慢一点、形象没那么炫酷)的像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游戏长盛不衰。

这种游戏化的思想也开始贯穿其他互联网赛道,比如购物,拼多多所带来的游戏玩法已经辐射到了淘宝京东,多多果园等变种产物充斥电商平台;又比如近期火爆的花小猪打车,也开始在拼车中植入游戏元素。

对应到社交,这块反而迟缓,我最近看到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最右的“养小右”功能,包含了玩耍任务、图鉴、商城等元素。如果不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社区的话,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一款类似“旅行青蛙”或者“奇迹暖暖”的养成类游戏,这种赋予社区人物以高维形象的设计,增强了社区的粘性,我个人觉得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