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6-11
路有很多种,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产品经理也分很多种,但需要考虑的内容却不同。
如果简单的按服务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前台、中台、后台。
前台,服务的是我们直接面向的用户;中台,服务的是公司多条平行业务线。后台,服务的是公司内部业务支撑。
在大部分公司,后台一般都是没有规划,甚至没有专门的产品经理。大部分的需求都是老板和业务直接提,然后开发直接找一套现成模板进行开发。
这样确实能够节省时间,快速响应需求。但是这样的方式,只能适应前期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一旦业务有起色,流程变复杂,后台所扮演的角色将至关重要。
有时候,后台的处理效率,决定了公司业务的量级。所以,做好后台,有时候决定了公司的规模化。
既然如此,那作为产品经理,该如何对后台进行规划呢?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需要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为了什么而做。
就像我们接到一个需求,我们肯定不会马上就去画原型,我们需要知道使用者、使用场景、实际业务等内容。
做后台产品,也是如此。在我看来,主要目标有下面三个:满足公司内部业务需求、日常工作标准化、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任何产品都一样,我们不能脱离需求做产品,这是最无用的方式。
后台产品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撑公司各岗位工作,正常来说,任何岗位的人都可以提需求。具体怎么满足这些需求,就是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了。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满足内部业务需求,是后台产品的初心。
在业务刚启动时,所有人都在探索阶段,所以并不会有所谓的标准流程一说。当然,这时候对后台的关注度也不会太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稳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形成了一套相对标准的规范。这时候,如果大家每天还是陷入重复手工的工作中,势必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产品部门就需要将他们的日常工作抽离出一套标准通用的形式,将线下的工作流线上化。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日常流程标准化,是后台产品的宗旨。
这一条其实和上面是相呼应的,工作标准化是过程,提升效率是目标。
不能为了过程而过程,也就是说不能为了所谓的标准化而降低了效率,这样本末倒置的结果,必然是吃力不讨好。
当然了,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并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的。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太多,比如对日常工作的抽象程度、大家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各部门的配合程度,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产品经理,尽量避免成为工具人,也不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产品就是一个工具,而是要将它作为一种手段。
我们所做的产品,千万不要成为别人眼里的额外工具,而是要变成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助手。
提升运营效率,是后台产品的底线。
明确了后台的核心目标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具体实施,首要工作就是梳理公司不同岗位的职责。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必须先了解每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通过不断的挖掘,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供解决方案。
业务-流程-抽象-剥离-标准-提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推进。
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角色内容都不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公司自己的情况就是答案。要了解这些内容,其实是费时费力的事情,都是占用别人的时间,配合程度也不好说。
小公司,人不多的时候,找到一个关键人,就可以知道所有内容,这当然是最省事的方式。大公司,我们只能找每个角色的核心负责人。
我们不仅要了解角色各自的业务,还需要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协作、流转关系。既要了解每个点,也要明确点与点之间的线,最后才能形成整体的面。
明确了不同角色的业务后,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就是产品具体模块的整理。这一点和前面是环环相扣的,没有对内容的了解,就没法设计出具体的功能内容。
所以说,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后台的产品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业务模块、管理模块、统计模块。
所谓的业务模块,就是每个角色、每个人的日常操作内容。
这是操作频率最高的部分,如果按照菜单来划分的话,都是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每个人的工作重点都不同,有人关心订单、有人关心财务、有人关心客户,灵活可配置是基础。当然,各业务之间的流转也是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