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19-10-11
除了以上对于指令识别、执行的准确性外,语音和手势交互还涉及到设备唤醒的准确性。
以我家的小爱同学为例,偶尔也会出现明明没有有说到任何和唤醒词相关的内容,就突然听到一声“我在”。虽说我们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听错看错的情况出现,但如果设备经常误触发的话会很影响用户体验。
这种误识别其实在手势交互中也是存在的。为了减少误触发,可以提高识别的阈值,但这也可能提高漏识的概率。
当然,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在算法不断更新、样本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识别的准确率在未来肯定会有提升。
三种交互形式都可能被相应的干扰影响,从而降低操作的准确性。例如语音交互在嘈杂的环境中,手势交互在强烈的阳光下,或者触控交互在寒冷的雪地里。
语音交互属于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之一。它能承载非常丰富的指令,却不需要用户专门学习如何使用。
不过不少智能音箱都存在互动频率较低的问题,用户在使用时可能只是局限于某些已知功能,没有进一步探索或尝试。
因此,语音交互的学习成本在于,要教会用户使用更多的功能。例如Siri会显示引导“你可以这样问我”;小爱同学也会在完成用户的日常指令后推荐一些自己的其他功能,比如讲个笑话。
触控交互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从以前拉闸的灯,到现代每天使用的手机。有很多从各个角度讲如何降低产品学习成本的文章,此处就不赘述了。降低学习成本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拟物化设计,让当时的用户更容易从图标联想到对应的实体按键。
手势交互的学习成本相对较高。在使用语音或触控时,即便你随便说点什么,也会有一定的反馈和结果。而手势触控,则通常需要用户比出代表正确含义的手势才会生效。
设计师能做的,是在设计相应手势前做好详细的用户调研,尽量使手势符合用户的潜意识,更易于学习和记忆。
而在调动用户情感方面,语音交互自带加成。声音是一种有温度的介质,我们会不自觉地通过声音的感觉、说话的语音语调去想象这个声音背后的形象。尤其是现在的算法极大地丰富了语音进行互动的能力后,这种温度感更加被放大了。
就像电影《Her》中,男主与AI语音陷入了爱情。在《设计心理学3》中,作者将情感设计分为三个层面。语音交互的优势是容易让用户从本能层面就开始产生舒适、亲切的感觉。
目前手机上常见的情感化设计,很多是对内容进行设计加工,从而和用户产生情感互动,而不是说触控交互这种形式本身承载了情感。
未来随着VR的发展,也可能有一些其他的想象空间。例如通过手势可以和游戏内的角色直接互动,或者有新一代的手套能给大家更真实的触感。
触控设备的唤起通常是物理性的,而语音和手势的唤起则比较虚幻,设备需要一直“听”或者“看”你是否发出了指令。
这种对指令的实时监测意味着设备需要一直接受外界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采集到一些用户非常私人的信息,尤其是在家居、车载这样相对封闭私密的环境。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Google Home会将用户的对话录音卖给承包商,从中获得一定利润。
同时,彭博社也在报道过,Alexa的员工在监听用户与Alexa的私人对话,目的是为了对谈话内容进行人工分析,从而在未来的使用中提供更准确的回应。在监听期间,甚至有审核员听到性侵现场后警方报警的事件发生。
联想到之前的一则社会新闻,一男子对妻女使用严重的家庭暴力,而这场暴力之所以会被公之于众,居然是因为有人非法入侵了这些家用摄像头看到了这个场景。
这些犯罪事件是绝对需要严惩的,可是这些也暴露了信息采集的设备存在不小的风险。对于更多遵纪守法的人而言,生活被无时无刻地监控,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触控的隐私性则相对好很多。虽然各种厂商会对用户浏览搜索关心的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更精准地推送广告,但是它对于私人生活的侵入性,则比另外两种交互方式小不少。
如何让公众产生信任,我认为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论是通过规范各项流程,加强保密手段还是优化产品唤醒机制……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也有助于自己产品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