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19-05-20
近几年间,春节的意义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除去人员的流动之外,从一二线城市到四五线城市乃至乡镇间发生的信息交换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那些从一二线城市诞生的科技,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被应用和理解,就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例如最近春运返程高峰将至,就又到了考验地图产品的时候,尤其当地图产品陆续应用上人工智能技术时,彼此之间的差距又被进一步拉大了。
一方面来说,地图产品本身存有巨大的升级空间。地图中源源不断产生的出行数据请求,考验着产品的动态数据规划;以往通过手指点击的交互方式,本身和出行场景也存有矛盾;加上人们对地图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庞大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体验。
而另一方面,地图产品的技术升级往往也是无感式的。互联网地图从2005年左右诞生至今,用户早已习惯了导航、寻路这类相对简洁功能。这也使得很多时候用户并不能在地图产品本身上感知到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无形中地图产品为其规划了更高效的路线。
今天我们就以市面上几款主流地图产品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为例,谈谈这种“无声进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在春节期间,又有哪些产品正在借此机会大范围输出技术能力。
提起地图产品的技术升级,不得不说的一定是谷歌地图。
谷歌地图凭借发力较早,累积下了极高的数据优势。或许因为是此前AI技术一直由DeepMind主导,产品层面的落地进度缓慢。在谷歌推行AI First政策,全力集中在AI技术上时,谷歌地图似乎并没有得到同步。只是配合此前李飞飞带领的谷歌街景项目,增加了一项拍照识别街景的功能。
等到今年,或许是因为谷歌大脑的上位让AI研发更加接地气了,谷歌地图才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